<address id="vhtnd"></address>

    <noframes id="vhtnd">

    <noframes id="vhtnd"><address id="vhtnd"><listing id="vhtnd"></listing></address>

      <noframes id="vhtnd">
      <address id="vhtnd"><nobr id="vhtnd"><meter id="vhtnd"></meter></nobr></address>
         
        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
        中医药-中国医药网
       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  针灸推拿   药膳食疗   中药检索   名医风采   中医文献   中药图谱   中医药词典   中成药
        常用方剂

        解表  清热  温里
        泻下  消导  祛湿
        理气  理血  补益
        固涩  开窍  驱虫
        镇潜熄风 祛风湿
        止咳化痰平喘


        药材认识
        拼音索引: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        笔画索引: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

          解表

            凡能疏解肌表,促使发汗,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。 

           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,辛能发散,可促使病人汗出,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,表证得以解除,即《内经》所说:“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”的意思。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,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。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,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、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。 

           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。 

           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。症见:恶寒发热,头身痛,脉浮。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。 

            临床上,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,风寒者宜辛温解表;风热者宜辛凉解表。此外,若表证兼气、血、阴、阳之不足,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,以扶正祛邪,使正胜邪却。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、辛凉解表,扶正解表三类。 

           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: 

            1.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,故不宜久煎,以免药性耗散、功效减低。 

            2.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。如外感风寒之表证,增加衣被以利汗出。 

            3.解表发汗,以微汗出为度,以免大汗伤阴耗气。应中病即止,勿久服之。 

            4.阳虚自汗、阴虚盗汗、疮疡久溃、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,若需要,加用扶正之品,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。 

            附: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参考



        败毒散
        【成份】  羌活4.5克,柴胡4.5克,前胡4.5克,独活4.5克,枳壳4.5克,茯苓4.5克,荆芥4.5克,防风4.5克,桔梗4.5克,川芎4.5克,甘草1.5克。
        【主治】  疮肿初起。红肿疼痛,恶寒发热,无汗不渴,舌苔薄白,脉浮数。

        葱白七味饮
        【成份】  葱白(连根切)9克,干葛(切)9克,新豉(绵裹)6克,生姜(切)6克,生麦门冬(去心)9克,干地黄六9克。
        【主治】  血虚外感风寒证。病后阴血亏虚,调摄不慎,感受外邪,或失血(吐血、便血、咳血、衄血)之后,感冒风寒致头痛身热、微寒无汗。

        加减葳蕤汤
        【成份】  生葳蕤9克,生葱白6克,桔梗4.5克,东白薇3克,淡豆豉12克,薄荷4.5克,炙甘草1.5克,红枣二枚。
        【主治】  素体阴虚,外感风热证。头痛身热,微恶风寒,无汗或有汗不多,咳嗽,心烦,口渴,咽干,舌红,脉数。(本方常用于老年人及产后感冒、急性扁桃体炎、咽炎等属阴虚外感者。)

        麻杏甘石汤
        【成份】  麻黄9克,杏仁9克,炙甘草6克,生石膏24克。
        【主治】  外感风邪,身热不解,咳嗽喘逆,气急鼻扇,口渴,有汗或无汗,舌苔薄白或黄,脉浮而数者。

        升麻葛根汤
        【成份】  升麻10克,芍药10克,炙甘草10克,葛根15克。
        【主治】  麻疹初起。疹发不出,身热头痛,咳嗽,目赤流泪,口渴,舌红,苔薄而干,脉浮数。(本方除用治麻疹外,亦治带状疱疹、单纯性疮疹、水痘、腹泻、急性细菌性痢疾等属邪郁肌表,肺胃有热者。)

        竹叶柳蒡汤
        【成份】  西河柳15克,荆芥穗3克,干葛4.5克,蝉蜕3克,薄荷叶3克,鼠粘子(炒,研)4.5克,知母(蜜炙)3克,玄参6克,甘草3克,麦门冬(去心)9克,竹叶(三十片)3克。
        【主治】  痧疹初起,透发不出。喘嗽,鼻塞流涕,恶寒轻,发热重,烦闷躁乱,咽喉肿痛,唇干口渴,苔薄黄而干,脉浮数。

        共有15条记录,3页,显示1--6 1 2 3
        关于公司 | 网站简介 | 服务项目 | 领导关怀 | 媒体报道 | 技术支持 | 意见反馈 | 法律声明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        兄弟站点:  生意宝 - 国贸通 - 中国化工网 - 全球化工网 - 中国纺织网 - 中国医疗器械网 - 中国服装网 - 机械专家网 - 中国农业网
           中国保健品网 - 浙江都市网 - 中国红娘网 - 中国中药材网 - 糖酒招商网 - Toocle.com - China Medical Device
        © 医药网版权所有
        18成禁人看免费无遮挡无码
        <address id="vhtnd"></address>
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vhtnd">
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vhtnd"><address id="vhtnd"><listing id="vhtnd"></listing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vhtnd">
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vhtnd"><nobr id="vhtnd"><meter id="vhtnd"></meter></nobr></address>